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2页)

在温州“姓资姓社”长达20年的全国论战中,曾出现过一种奇怪的现象,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些高官,一些名望足以让人景仰的学者,一生从没有踏上过温州的土地———或者仅仅是走马观花,也从来不屑于弯下腰耐心地倾听温州人四海创业的艰辛,他们却以不容置疑的无数条理由,毫不犹豫地将温州和温州人早早划入了“丑陋”与“罪恶”的行列。

让我们再来看看温州购房团的境遇。粗略翻阅google中“温州炒房”名下的11。6万条消息、特写、综述、评论,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70%以上为完全转载、转抄,有的甚至找不到来源和出处;20%以上以他人资料整合为主;至多不超过5%为基本靠一手素材的独家报道。炒房者大多无名无姓,基本事实往往转手炒卖,其转手的频率远远高于炒房。这就是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所能获知的有关温州购房团的全部资讯,其间,误差、错觉、臆断乃至谎言沉渣四起。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一开始,温州购房者为了安家置业也好,为了商业投资甚至是投机也罢,其行为无疑属于纯粹的经济人范围。这与几乎所有温州人20余年的创业史一脉相承:个人富裕,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日子过得更好。温州人喜欢实话实说,他们从不讳言自己强烈的致富渴望,也从不以品格高尚者自居。然而,在温州炒房团风潮的前前后后,无论是热情讴歌的“天使派”,还是慷慨激昂的“魔鬼派”,我们看到了一波又一波在缺乏细致入微的事实真相基础上的概念化、情绪化、道德化甚至泛政治化的喧嚣。

“10万人1000亿元”之惑(1)

“他们究竟有多少人、多少钱?”这是有关温州炒房团最具诱惑力的第一大悬念,其结论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对温州炒房团一切判断的基点。

到目前为止,这一悬念出现过四个版本的答案:第一,10万人,1000亿元;第二,10万人,1500亿元;第三,10万人,3000亿元;第四,10万人,5000亿元。其中,第一个版本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最广泛的引用。

关键是,“10万人1000亿元”的来源在哪里,依据又是什么?就像张五常教授笔下的小蜜蜂一样,我在如花海一般的媒体报道堆里追根溯源,反复寻觅筛选,发现这一说法的可以确信的最早源头,是一家上海媒体。

2003年9月22日,该报一篇题为“温州千亿民资全国炒楼”的长篇综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温州人不仅在本地炒房,而且还把目光瞄向全国各大城市。多位人士告诉记者,没有人能统计出温州有多少人、多少资金在全国炒楼。经多方求证、讨论,各方比较认同的数据是:1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楼,动用民间资金约1000亿元。

据悉,温州目前有专业炒家5000人左右,多为个体户老板、城市拆迁户和房地产界人士,1个人能连带周围20—40人。按照1带30计算,约为1。5万人。一般来说,这些专业炒家的炒房资金在200万元上下,预计1。5万人投入炒房资金300亿元。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市)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为了炒楼,保守预计,炒楼群体在7万人以上,以企业白领、政府官员家属及公司负责人为主。一般来说,每人手里都有1—3处房子(除自己居住需求外),如按1个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

目前,在外温州人有160万,以经商、办企业为主。市场人士认为,多数在外的温州人拥有上百万元周转资金,购置多处房产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个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

紧随的另一个疑问是,这番数据从何而来?几经周折,采写该篇报道的记者周金易(化名)坐在了我的面前,这位籍贯温州的率直的年轻人给出了如下采访说明:2003年9月18日,按照报社领导的报道选题意图,他赶赴温州。当地政府对炒房团从未有过公开披露的统计分析,一切都得靠自己。茫然之中,他找到了既是同行又是朋友的《温州商报》一位房地产版记者。共同的职业兴趣,使这两位年轻人围绕温州炒房团话题进行了一个下午的热烈讨论,“10万人1000亿元民资”的讨论结果逐步清晰起来。但他承认,讨论结果“主要是根据新闻感觉和推论,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佐证”。兴奋与忐忑之下,在随后两天,他带着这个讨论结果分别造访了温州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处、市房地产协会、市人民银行及两家房产中介公司,同样没有得到有说服力的数据佐证,却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回答:“差不多,可以这么说。”有关部门的默认坚定了周金易的自信。

周金易是不该受到太多责难的,为了这几个谁都“说不清”的数据,他花费了整整三天时间,试图接近事实的源头,从而有幸采写了11。6万条有关温州炒房团的媒体报道中至多不超过5%的基本靠一手素材的独家报道之一。出乎他预料的是,由于更多媒体不假思索的复制、链接,凭借强大的传播力,不经意间,他竟成了温州炒房团有“10万人1000亿元资金”这一“事实”的权威发言人。

然而,这一从未遭遇过怀疑的“权威说法”的种种疏漏是显而易见的。仅举一例:该“权威说法”称仅被列为第一类的温州专业炒家即有5000人,按照1人连带周围30人计算,约为1。5万人,并预计这1。5万人人均炒房资金200万元以上,共计投入300亿元。一个致命的疏漏出自最基本的乘法计算错误,5000乘以30的结果应该是15万人而不是1。5万人,这个看似微小的错误实际上已经足以从根本上摧毁“10万人1000亿元资金”的数理基础。糟糕的是,凡是引用该“权威说法”的媒体对这一致命的错误均视而不见,无一不陷入“小数点门”。

由于温州购房者的纯民间性,其购房行为是广泛而分散的,地域跨度极大,至今又没有任何政府部门为此进行过艰苦却有益的调查分析,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对温州炒房团作出所谓精确的统计无疑是一种苛求。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成为似是而非的“感觉派”,分析和考证仍是必要的。只是分析和考证必须建立在数据扎实、外延清晰、逻辑严密的基础之上,哪怕它将是多么烦琐和枯燥。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不断地进行还原事实真相的努力。在此,我十分愿意与每一个人分享这种努力的一些收获。你姑且不妨将以下分析列为温州炒房团究竟有“多少人、多少钱”的第五个版本。

根据2003年温州市统计年鉴,温州总人口为738万,约160万人(含子女)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出卖劳力为生者寥寥,主要是经商办厂,累计投资1050亿元,开办工业企业1。57万家,经商户70余万户。另外,开始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移民浪潮,使温州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共有40多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一种特有的人口区域分布,催生了温州购房行为的五种主要形式:

———遍布各地的160万温州人约有数十万个家庭,长期落户异乡投资创业使购房成为必需,同时由于相对当地居民拥有较多的资金积累,购房数量户均基本在一套至数套之间,庞大的家庭基数造成其购房总量巨大。目的以安家置业为主,兼带投资升值。

———以扎根于各地城市的温州人为天然的“房产信息员”,以根植于传统乡土、宗法社会的“经济互动联盟”为纽带,拉动家乡人到所在城市购房。这种购房行为比较分散,规模不大,目的各异,如果是发展前景良好的沿海城市,安家置业的诉求比例往往较高。

———由温州本地头脑灵活、社会关系广泛的消息灵通人士作为牵头人,聚集身边部分亲朋好友,前往某一个或数个城市群体购房。这类购房者?

愈SPA愈美丽  胭脂乱:风月栖情  中国强盗  后宫-甄嬛传(七部全集)  问天阙  绿蜘蛛(又名与枭共舞 )  电磁风暴  给日本的遗书  网游之千张肉骨头  倌楼奇主  我女友来自武侠时代  (洪荒+剑三同人)[洪荒+剑三]道祖请留步  不死药  彝山英雄  时光倒流三千年  暗黑社会  顶住职场压力  凤于九天  位面时间游戏  这个皇上贼好骗:无意怀龙种  

热门小说推荐
真香实录

真香实录

作为一个无节操无底线无尺度的三无大龄少女,男人于她而言不过是解决生理需求的生活用品,所以她并不在意他们视她如玩物,将她介绍给别人,搂着名门千金假装不认识她,故意贬低她否认与她的情史,利用她欺骗她甚至当众羞辱她。她很懒,懒得跟无所谓的人计较太多。但,等她识趣地走人了还指望她乖乖躺回他们身下?他们以为全世界的男人只有他们才长了根能用的东西?她只想说,呵呵。Nph文,6个男主,有处有非处,伪骨科。已完结~感谢所有妹子们!...

大小姐的近身狂医

大小姐的近身狂医

左手生,右手死,他是阎罗在世!美人在怀,佳人在抱,他是情圣重生!一个初入都市的江湖少年,凭借逆天医术,从此纵横都市,逍遥花丛!...

爆宠八零:重生娇娇女

爆宠八零:重生娇娇女

2o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胖喵儿死了,被一根鸡骨头卡死了!重生在了一个生了九个孙儿,盼孙女盼的眼睛都红了的阮家,瞬间成了阮家上下三代的团宠!胖喵儿笑眯眯,觉得这有奶奶宠,爸妈爱,哥哥护的小日子,真叫一个美滋滋哟。当然,如果没有某只躲在角落里,眼睛里放着绿光,死死盯着她的‘大灰狼’,那就更好了!某只‘大灰狼’冷笑一声上辈子没吃到,这辈子总要吃到的!胖喵儿へノ...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逍遥潜龙(龙游艳界)

逍遥潜龙(龙游艳界)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个被最有钱的女人领养的孤儿可是自卑彷徨的他却喜欢上了跟自己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可惜他却在跟最有钱的女董事长发生不能说的秘密之后一切都变了。各色各样的大小美人纷扰而至,围绕在他的身边!成熟美艳,清纯可爱,性感妩媚,柔情万千最后的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那多少美人美妇的陪伴之下,在这一片弱肉强食的世界之中创下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